曾经用了两个月后把 Google Cloud Console 删了,数了数自己常用的和不常用的 Google 应用,截了几张图。
除了搜索(已开始使用 DuckDuckGo)和 Google Apps 托管的自有域名邮箱外,装在手机上的其它应用还包括:
- Youtube
- Google Maps
- Google Earth
- Google Drive
- Chromecast
- Hangouts
- Youtube Capture
- Snapseed
- Google Photos
- Google Authenticator
- Google Cardboard
- Google Analytics
- Google Admin
- Google Cloud Console (已删)
绑定信用卡试用了两个月后就放弃 Google Cloud 了。期间并没有建很多的 instances, 只弄了2个 f1-micro
,2个 g1-small
,一个 n1-standard-1
,具体可以参考这里。
不像 AWS 或者 Azure,Google 的机房在台湾彰化,看了下路由,从上海电信发出的请求应该走的是福州长乐到台湾淡水的海峡光缆。可是,速度不令人满意。起码我的三个 Linode 东京都比它快。虽然 Google Cloud 全球有四个机房,分别是台湾彰化,比利时 St. Ghislain,美国中部 Iowa 州的 Council Bluffs 和 东部 South Carolina 的 Berkeley County ,但是四个机房所显示的 Geo-IP 都是加州山景城。
同时,作为商用云服务商,Google Cloud 并不像一般的 VPS 一样默认开放端口。除了常规的 22
,80
,443
,53
,993
等,其它的如需监听要自己开启。还有一点,如果数据在台湾本地 CDN 不能获取,需要从全球其他地方传输,会产生相当一部分的 “Egress” 费用,或者称为 “Data Transfer Charge”。
尤其以到中国最贵,每个 G 要价 0.23 美元。在 Google Cloud 上部署了代理观看美国 PBS 纪录片,Netflix 电影 (当时还未封禁),CBS 和 NBC,速度比我在旧金山的 VPS 慢,28G 的跨区流量却要收取 5.74 美元。相比而言 Linode,Vultr 和 DO 根本没有这个费用。因此结论只有一条,Google Cloud 面向的是商业部署,并不适合个人用户,加之地理位置的关系,难怪外面鲜有推荐的。